無需遙控的無人艇能在復雜多變環境下靈活游走;利用工業互聯網及智造技術實現無人工廠;研發精密動力部件,讓仿生機器人實現四肢動物般流暢行走及彈跳......12月25日,2020年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先進技術行業決賽在廣東船舶電子產業基地迎來精彩終極比拼,讓眾人感受前沿科技,也為行業發展與人類生活帶來的無限可能。
先進技術行業決賽現場
此次行業賽決賽10強項目領域涵蓋電子設備、特種材料、船海環保設備、新興海洋產業等領域,創客們通過項目路演方式全面展現先進技術行業創新創業智慧,現場評選出行業賽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科技教育局副局長丁荏波、東莞市軍分區參謀袁煦輝中校、廣東中船軍民融合研究院院長郭曉文等出席活動。
本次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先進技術行業賽由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辦,松山湖科技教育局、廣東中船軍民融合研究院承辦,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支持,廣東船舶電子產業創新基地、廣東軍榮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協辦。
整合先進技術資源
助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松山湖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形成以科技型龍頭企業為引領、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齊頭發展的特色產業體系。
當前,松山湖面臨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東莞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試驗區“三區疊加”的重大發展機遇。
松山湖管委會科技教育局副局長丁荏波致辭
丁荏波在致辭中表示,未來,松山湖將突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優勢,以“創新松山湖 未來科學城”的發展理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發源地、創新人才聚集地、知識產權示范地。
廣東中船軍民融合研究院是松山湖高新區推動中國船舶集團與民營科技資源互動共享而成立的創新平臺,也是中國船舶集團在全國布局的首個“雙創”示范基地。
今年10月,廣東中船軍民融合研究院正式進駐并運營廣東船舶電子產業基地,該基地主要以先進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孵化育成為目標,重點圍繞智慧海洋、智能船舶等重大項目,引入上下游配套產業,形成以船舶電子、海洋工程、船舶配套、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安全等應用為典型的特色產業園。
廣東中船軍民融合研究院院長郭曉文致辭
郭曉文表示,先進技術制造行業是東莞大力發展的重要產業,希望通過舉辦此次行業賽,助力東莞人才、技術、資本等優質資源的聚集整合,搭建該領域創新創業者與園區相關產業對接的平臺,全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發展。
輪番上演前沿“科技秀”
無人艇項目最終奪冠
為智能機器安上更清晰高速的“眼睛”、通過智造平臺實現無人工廠、打破海外先進技術及價格壟斷的音響產品......路演現場,參賽選手們帶來先進技術講解與應用,在競技比拼的同時也為觀眾展示與未來人類生活、行業發展相結合的前沿創新“科技秀”。
一、二等獎項目獲得總決賽入場券
最終,“全自主無人艇關鍵技術及裝備”“AIoTbrain 智造平臺”“高性能氣凝膠復合材料在先進技術領域高端應用的產業化”項目分別獲得本次大賽的一、二等獎,成功贏得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入場券,將與其他各分賽場決賽一、二等獎項目共同角逐總決賽100萬元的特等獎桂冠。
此外,在決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團隊及企業,若在規定時間內落戶松山湖園區,將分別獲得50萬元、40萬元和30萬元的創業獎金。
一等獎項目。
獲得一等獎的“全自主無人艇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通過自主控制、多艇協同、系統集成的核心技術,實現無人艇自動避障,控制精度高,支持協同完成清理、圍邏等任務,能夠在水上實現高效率、寬范圍、多維度的數據監測。
二等獎項目
獲得二等獎的“AIoTbrain 智造平臺”項目,是基于IT 與 OT 深度融合創新而打造跨行業跨平臺的工業操作系統。智造平臺通過“PAAS 工業互聯網平臺+AI 工業智腦+SAAS工業APPs”的新型智能工廠應用架構,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及工業人工智能平臺,實現無人工廠。
二等獎項目
“高性能氣凝膠復合材料在先進技術領域高端應用的產業化”項目針對海上艦船開發了專用高性能氣凝膠復合材料。氣凝膠復合材料產品與傳統保溫材料相比,在性能上可節能10%到30%,重量減輕20%左右,船體內部使用空間增大60%以上。同時,該復合材料具有大幅度減輕現場安裝勞動強度、整體疏水性最高,年均綜合成本低等優勢。
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共繪先進制造美好未來藍圖
“未來,大數據及智能計算是高端制造非常重要的方向,此次一等獎項目來自松山湖,其使用場景廣泛,不僅顯現園區的科技創新實力,也為未來國家在海洋領域發展帶來更多可能。”廣東(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的教授楊海波說。
決賽評委楊海波為選手提出項目規劃建議。決賽評委楊海波為選手提出項目規劃建議。
楊海波是本次決賽評委之一,在點評過程中多次給予選手項目發展及規劃建議。他認為,此次參賽項目內容總體質量高、領域廣,不僅讓更多年輕人在創新大潮中了解發展趨勢,同時通過平臺也讓更多優質人才感受到松山湖的創新創業氛圍,推動優質項目、人才與本地資本和市場對接,讓園區的科技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獲得三等獎的“3D微波毫米波模塊”項目相關負責人徐浩艷表示,本次參賽的先進技術及產品應用領域廣泛,團隊負責項目能夠設計更精密復雜的電路系統,未來也將結合先進技術融通創新發展趨勢,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
唐鋼梁解說參賽項目
“隨著人們購買力提高,線上購物、線上外賣全面普及等現象,人們產生的垃圾量也越來越多,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技術,優化人們的生活環境,也讓工業生產邁向高端化,為未來的環保事業作出貢獻。”獲得優秀獎的“生物質垃圾氣化裂解發電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項目相關負責人唐鋼梁說。
目前,唐鋼梁所在企業總部位于長三角地區,其項目通過先進技術解決了焚燒垃圾存在的二次污染、效益低、無法處理橡膠及塑料類垃圾等問題。由于看好珠三角市場,他希望以此次大賽得獎為契機,推動項目在松山湖落地。“松山湖在我看來,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集聚地。”唐鋼梁認為,龍頭企業、先進制造業集聚以及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供應,未來項目在此落地發展,大有可為。
【撰文】張莎 張仕婷
【視頻/圖片】黃政正